【履痕留香】粿
◇尹画
我第一次吃“粿”,是某年初夏,在上海世纪公园边的潮府馆里。那天,我们点了一桌广式点心,其中有几款是潮州点心:蒸粉果、鼠壳粿、红桃粿……当天,我发了一则朋友圈,唤这顿早茶为“公园里的早茶”,很嘚瑟地说鼠壳稞、红桃稞都好吃——我哪里知道,我犯了一个很可笑的错。
后来,我去了一趟潮州。抵达潮州的第一天下午,我在古城牌坊街上兜来兜去,发现那里有很多名字古怪的美食:海石花、鸭母捻、还有各种粿、粿、粿……
第二天清晨,才六点半,我就按捺不住好奇去了牌坊街。我走到一家粿点铺,老板娘正在煎粿子,我大声地朝老板娘说:“请给我来四只不同味道的稞。”“你要什么?”老板娘表情疑惑。我还能要什么?我也表情疑惑了。老板娘又问:“你是不是要吃粿?”我这才恍然大悟,啊呀啊呀,好丢脸啊,原来“粿”字应该读成“guǒ”,我错将它与青稞的稞(kē)字混为一谈了——是的,在那段“公园里的早茶”的朋友圈文字里,我写的就是稞!
老板娘用快餐盒子给我盛了四只粿:无米粿、笋粿、咸水粿、红桃粿。潮州粿的花式品种之多我认为完全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。“粿”,是指用米粉、面粉、薯粉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食物,相当于粤菜里的点心,比如萝卜糕,在潮汕就被叫做“菜头粿”。
粿的名字千奇百怪,有些以形状来命名,有些以馅料来命名,有些以面皮成分来命名,有些则以味道来命名。比方说,什么叫无米粿?乃因其粿皮不是用米做成的,而是用番薯粉做成的。所以,吃无米粿时就得细细品味它的粿皮。笋粿呢,这个比较好理解,就是馅里含有竹笋。四只粿里我觉得口味最好的是咸水粿。但光听名字,你一定猜不出咸水粿是什么做的。咸水粿,是用一块像小碟子似的白粿皮,包上一团用蒜头炒过的萝卜干,咸味爽口,像江南喝粥时配的一只小酱菜。红桃粿呢,外形像一只寿桃,粉粉的颜色。据潮州当地人说,每逢节日,红桃粿是他们祭拜神明时最喜欢的粿,因为它寓意好,代表喜庆和吉祥。
在潮州的两天里,我一边吃,一边向当地人请教。一直觉得旅行是行走的课堂,而尝试当地美食,是旅行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,透过美食,可以切入了解当地的文化。
吃罢潮州,我们又去了汕头。潮汕美食不分家。粿的吃法很多,可油炸,可蒸食,或者做成汤,和卤味配合着一道吃。很多潮汕人的早晨,是从一碗粿汁开始的。抵达汕头的次日早晨,我们就慕名去了纪录片《早餐中国》里介绍的汕头老牌早餐店——同益老牌粿汁店。粿汁不同于细细长长的粿条,它的口感比粿条更具弹性。粿汁的铁杆搭档是卤水,在手工做好的粿皮中,浇上咸淡有别的各式卤水:猪肉、猪肠、猪肚、卤蛋、苦瓜、豆皮及油豆腐,好的粿皮气孔多,卤水味道更容易渗入。满满当当的一碗入味粿汁,直叫人吃得酣畅淋漓,大呼痛快。老公不敢相信那个平时只喜欢喝白粥吃全麦面包的我,到了潮汕,
居然也可以埋着脑袋吃牛肉吃卤水。
我说:“走到哪,吃到哪,学到哪”是我的座右铭啊!